广西全域旅游礼(八)

2022-05-19 0 阅读

三江侗族自治县以“旅游+”打造富民新引擎

  □本报通讯员 李芝

  三江侗族自治县(以下简称“三江县”)位于湘、桂、黔三省(区)交界处,是一个以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,旅游资源丰富,民俗风情浓郁,文化底蕴深远,拥有着中国保存最完好、数量最多、分布最集中的侗族建筑群。

  文旅融合

  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曾经的三江县四面环山,交通闭塞,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。近年来,三江县紧紧围绕“生态立县、旅游富民”的发展思路,坚持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、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,通过将旅游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,为旅游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内容和元素,促进区域内的综合发展。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,三江以“创特复核”工作为契机,完善旅游基础设施,提升旅游服务水平,优化旅游产品供给,增强旅游发展动力,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。全力打造粤、桂、湘、黔四省(区)民族风情旅游集散地、目的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宜居、宜游的美丽后花园,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。

  “旅游+”民俗、非遗、休闲农业、研学……在全域旅游新时代发展格局下,三江创新“旅游+”模式,通过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整合,不断推出多元化的旅游新产品和新业态。全县围绕“一个龙头景区,带动一片发展,带富一方百姓”的发展思路,引导群众走“以旅富民”的新路子。

  坚持“旅游+民俗”,三江创新推出程阳八寨《侗恋程阳》主题篝火晚会。《侗恋程阳》主题篝火晚会通过侗族文化搭台,填补了风情三江渗透体验类项目的空白,蹚出了侗族文化+旅游合力发展的新路子,丰富了程阳八寨景区的晚间业态活动内容,为三江线路产品注入新活力。同时,演出带动了景区村民就业,促进民宿留客、百家宴等旅游产业链的发展。目前程阳景区农家旅馆共有100多家,通过举办民俗表演、百家宴,脱贫户月收入达到2000多元。

  坚持“旅游+非遗”,三江侗族“百家宴”成为柳州文化旅游融合的新亮点。冠洞村聚居着485户2136名侗族同胞,村内民居以木质吊脚楼为主,民风淳朴、民族风情浓郁,该村获评首批“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”、“全国旅游示范点”等称号。为充分发挥村寨特色,2013年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后,冠洞村巧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侗族百家宴,向中外游客展示侗族饮食文化、侗族服饰、侗族纺织以及拦路迎宾、芦笙踩堂、侗族大歌、敬酒歌、祝酒歌、多耶舞等侗族歌舞文化习俗,既传承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,又乐了游客,富了乡民。

布央茶园

  茶旅融合

  坚持“旅游+休闲农业”,三江县布央村以茶为“媒”兴旅富民取得良好成效。布央村拥有茶园 3600余亩,近年该村以茶强村、以茶富民、以茶兴旅,通过成立布央茶叶生态旅游合作社,组织农户以茶叶入股的方式与县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合作,在茶园间建设旅游步道、茶园民宿、观景平台、茶文化博物馆等基础设施,开发茶园星空木屋观云海日出、采制茶体验、百家宴等旅游项目,倾力打造茶旅融合“金名片”。如今,布央村依托秀美的茶园风光、自然景观及民俗风情,从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国家 4A级旅游景区、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、村集体经济示范点。

程阳八寨

  此外,三江县还坚持“旅游+研学”,打造研学旅行示范基地。目前,程阳八寨、月也侗寨成功创建广西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,盛龙民俗文化旅游区、侗天宫研学基地成功创建柳州市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。

月也侗寨百家宴

  旅游富民,是三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,通过“旅游+”融合式发展,大力发展龙头景区、传统村落、民族节庆、餐饮民宿、民族服饰等经营形式,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侗乡百姓稳定脱贫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如今侗乡的村村寨寨,人们的生活从温饱走向幸福,他们有的搭上了文旅产业发展的“致富车”,有的稳稳端起了种养产业的“金饭碗”。下一步,三江将充分依托文化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,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,进一步加大投入、着力打造“千年侗寨·梦萦三江”和“中国侗族在三江”旅游新形象,全面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。

容县“以侨架桥”铺就特色旅游升级路

  □本报通讯员 文宏艺

  玉林容县,古时又称“容州”,从西晋置县至今已走过近1800个春秋,是个历史悠久、风光旖旎的南方小城。

容州古城真武阁

  打造特色

  容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。古香古韵的容州古城景区,“岭南第一奇楼”真武阁坐落其中,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,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。经略台建于唐乾元二年(公元759年)。明朝初年在经略台上建真武阁,明万历年(公元1573年)将真武阁增建成三层楼阁。都峤山风景区古拥“九寺十三观”盛景,今有“二洞、八峰、二十岩”胜景,集宗教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一体,别具魅力。作为“中国沙田柚之乡”,容县还有文旅农商一体化的沙田柚旅游景点景区,是沙田柚爱好者的“天堂”。

  近年来,容县以“双创联动,打造特色”作为旅游创建主线,以提升旅游质量为中心,以侨乡文化为引领,实现多元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,巩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成果。目前,容县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,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1个,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,国家3A级旅游景区8个,享有“中国长寿之乡”“中国诗词之乡”“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县”等美誉。

  巧借“侨”力

  鸦片战争后,开拓进取的容县百姓纷纷闯荡异国谋生,目前海外有容县籍华人华侨150万人,容县也因此成为中国著名、广西最大的侨乡。借助“侨乡”优势,在推进地方旅游业建设的进程中,容县着重突出“侨乡文化”挖掘打造,“以侨架桥”全力助推特色旅游名县升级优化,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。

容县沙田柚王国景区

  容县县委、县政府明确提出,要利用“侨乡”资源,凝聚侨心、汇聚侨智、发挥侨力,在“七个侨”上下功夫,努力建侨馆、美侨村、壮侨企、护侨迹、编侨史、兴侨业、续侨谊。

  通过建设广西华侨博物馆、华侨文化产业园、侨乡文化小镇,打造侨属旅游景区、特色街区和乡村旅游区,开发侨乡文化体验游、侨址侨迹观光游、侨乡建筑研学游、侨企产品购物游等特色产品,容县不断做大“侨乡”文章,持续打响“侨乡化”文化旅游品牌。

  此外,利用区位优势和便利交通,容县主动与广东省罗定、信宜市及自治区内北流、岑溪市等组建广西首个跨省旅游联合体,实现资源共享、市场共推、线路共建、政策共享。同时,充分利用侨“联”优势,借助世界华人华侨恳亲大会等互动、交流活动,让广大华人华侨帮助宣传推广容县文化旅游,以此提升“岭南千年古州,广西最大侨乡”的旅游品牌形象。


点击展开全文